
壓鑄模具所需溫度由哪些因素決定? 對于一般的壓鑄模,在連續鑄造中取出鑄件之后的型腔表面溫度是合金熔點的40%左右的溫度為好(例如合金熔點為600℃則模具溫度為240℃左右,合金熔點為375℃則模具溫度為150℃左右)。但是,薄壁鑄件的模具溫度應該少許提高些;厚壁鑄件則應該少許降低一些。 金屬液的溫度高則流動性好,容易鑄造。但是,金屬液的溫度過高則含氣量增加,容易生成和氣孔缺陷;而且充填型腔后收縮里增大,還容易產生縮孔和表面縮坑的缺陷;更為嚴重的是,縮短了模具和熔化批禍的壽命,增加了熔化費用等等不利因素。如此看來,金屬液溫度以低為好,但也不耍太低,否則流動性不好,鑄造成形困難。 在連續鑄造中,每壓射一次,模具溫度也就上升一下降一次。如此連續地反復升降循環,其溫度變動幅度相當大。因而,用哪一個時刻的溫度來作為計量模具溫度的基準點?理想的基準點,**在金屬液即將充填以前的型腔表面溫度作為模具溫度的控制基準。但是對這個溫度的測定較為困難。一般地說,以鑄件取出以后的型腔表面溫度作為模具溫度的測定基準,并稱此為模具溫度。 另外,充填過程在功率小的壓鑄機上進行時,金屬液的溫度也應偏高一些,對于模具溫不易上升以及像電機轉子那樣的鑲件對金屬液流動阻力很大的鑄件,金屬液的溫度也應偏高一些才好。





延長壓鑄模具使用壽命
壓鑄模具由于長時間使用和壓射速度過高,在使用一段時間之后,在壓鑄模具的型芯和型腔上都會或多或少有沉積物。這些沉積物與型芯和型腔表面粘附牢固,硬度 相當高,很難加以清除。這些沉積物是在高溫高壓下,由少量壓鑄金屬、冷卻液和脫模劑的雜質來進行結合而成。我們在清除這些沉積物的過程中,應采用機械方法 或研磨方式去除,在清除的過程中不可以傷及到壓鑄模具的其它型面,避免出現尺寸變化的問題。
周期性地保養壓鑄模具能夠使壓鑄模具處于一個非常良好的使用狀態。壓鑄模保養的十分必要,能夠有效減緩模具龜裂的產生時間和延伸速度,提高模具使用壽命。
低壓鑄造是將模具置于密閉的保溫爐中,型腔通過冒口與爐內的熔融金屬相連。工作時向爐內通入加壓空氣,熔融金屬從立管流入型腔。熔融金屬凝固后,釋放爐內壓縮空氣,未凝固的金屬從立管流回爐內。
我們目前使用的許多零件都是采用低壓鑄造技術制造的,例如變矩器中的鋁制車輪和葉片。所得鑄件結構致密,機械性能好。這種方法的產率高,與重力鑄造的產品一樣,這種方法的產率為70%~80%。相同產品壓鑄工藝的生產效率是重力鑄造的三倍。且表面光潔,可減少加工余量。
低壓鑄造
開始低壓鑄造時,請先檢查模具。生產周期結束后,當油漆失效或表面不平整時,需要用砂輪打磨。然后清理頂桿的鋁屑和排氣塞,然后烘烤模具。工作溫度為(360±10)℃,因此模具在工作前應烘烤至工作溫度。
當低壓鑄模加熱到300℃時,噴漆,油漆必須均勻,不流掛。這樣可以防止鋁合金腐蝕型腔,延長模具壽命。低壓鑄造還可以防止鋁合金粘附在型腔或分型面上,從而實現連續快速生產。還可以使型腔有一層隔熱,保護結構,使金屬液順利流入型腔,降低鋁液的流動阻力,提高金屬液的充填性能。
然后設置型芯并設置低壓鑄造工藝參數。低壓鑄造的工藝參數主要有鋁液溫度、設備加壓速度和壓力設定。這三個因素都會影響鑄件的質量。如果設置不好,會造成粘砂、澆注不足、堵塞等缺陷。因此,參數設置對于低壓鑄造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