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壓鑄模具廠家保養流程 模具使用一段時間后,由于壓射速度過高和長時間使用,型腔和型芯上會有沉積物。這些沉積物是由脫模劑、冷卻液的雜質和少量壓鑄金屬在高溫高壓下結合而成。這些沉積物相當硬,并與型芯和型腔表面粘附牢固,很難清除。在清除 沉積物時,不能用噴燈加熱清除, 這可能導致模具表面局部熱點或 脫碳點的產生,從而成為熱裂的發源地。應采用研磨或機械去除,但不得傷及其它型面,造成尺寸變化。 經常保養可以使模具保持良好的使用狀態。新模具在試模后,無論試模合格與否,均應在模具未冷卻至室溫的情況下,進行去應力回火。當新模具使用到設計壽命的1/6~1/8時,即鋁壓鑄模10000模次,鎂、鋅壓鑄模5000模次,銅壓鑄模800 模次,應對模具型腔及模架進行450—480℃回火,并對型腔拋光和氮化,以消除內應力和型腔表面的輕微裂紋。以后每12000~15000模次進行同樣保養。 當模具使用50000模次后,可每25000~30000模次進行一次保養。采用上述方法,可明顯減緩由于熱應力導致龜裂的產生速度和時間。 在沖蝕和龜裂較嚴重的情況下,可對模具表面進行滲氮處理,以提高模具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但滲氮基體的硬度應在35-43HRC,低于35HRC時氮化層不能牢固與基體結合,使用一段時間后會大片脫落:高于43HRC,則易引起型腔表面凸起部位的斷裂。滲氮時,滲氮層厚度不應超過 0.15mm,過厚會于分型面和 尖銳邊角處發。





碎裂失效 在壓射力的作用下,模具會在薄弱處萌生裂紋,尤其是模具成型面上的劃線痕跡或電加工痕跡未被打磨光,或是成型的清角處均會先出現細微裂紋,當晶界存在脆性相或晶粒粗大時,即容易斷裂。而脆性斷裂時裂紋的擴展很快,這對模具的碎裂失效是很危險的因素。為此,一方面凡模具面上的劃痕、電加工痕跡等必須打磨光,即使它在澆注系統部位,也必須打光。另外要求所使用的模具材料的強度高、塑性好、沖擊韌性和斷裂韌性均好。
壓鑄模具怎么安全制作
壓鑄模具是鑄造液態模鍛的一種方法,一種在的壓鑄模鍛機上完成的工藝。也是制造壓鑄的模具的工藝,大多數壓鑄鑄件都是不含鐵的,例如鋅、銅、鋁、鎂、鉛、錫以及鉛錫合金以及它們的合金。常見的壓鑄合金:鋅合金壓鑄和鋁合金壓鑄
壓鑄模具表面溫度的控制對生產高質量的壓鑄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生產過程中頂出鑄件變形,產生熱壓力、粘模、表面凹陷、內縮孔及熱泡等缺陷。模溫差異較大時,對生產周期中的變量,如填充時間、冷卻時間及噴涂時間等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1.冷紋:主要是熔湯前端的溫度太低,相疊時有痕跡.
2.裂痕:是因為收縮應力,頂出或整緣時受力裂開.
3.氣孔:氣孔是空氣夾雜在熔湯中氣體的來源,熔解時、在料管中、在模具中、離型劑.
4.空蝕:因壓力突然減小,使熔湯中的氣體忽然膨脹,沖擊模具,造成模具損傷.
5. 縮孔:當金屬由液態凝固為固態時所占的空間變小,若無金屬補充便會形成縮孔.通常發生在較慢凝固處.